養成良好的習慣
11月18日 初一2班 賴佳婧
老師、同學們:
大家好!今天,我演講的題目是“養成良好的習慣”
習慣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,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。愛因斯坦有句名言:一個人能取得怎樣的成績,往往取決于性格上的偉大。而構成我們性格的往往是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習慣,有時習慣的差異甚至會影響我們的一生。
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、著名學者顧炎武自幼勤學。 他6歲啟蒙,10歲開始讀史書、文學名著。11歲那年,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《資治通鑒》,并告誡說:“現在有的人圖省事,只瀏覽一下《綱目》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,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?!边@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,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,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。顧炎武勤奮治學,他采取了“自督讀書”的措施:首先,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;其次,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后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。他讀完《資治通鑒》后,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;再次,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,寫下心得體會。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,后來匯成了著名的《日知錄》一書;最后,他在每年春秋兩季,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,邊默誦,邊請人朗讀,發現差異,立刻查對。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,溫習不完,決不休息。
就是因為自小養成了這么多好習慣,他才能成為被后人所尊敬的明末清楚的三大儒之一。
養成好習慣最好從小開始,如果現在自己身上還有一些壞毛病,趁現在還早,我們還可以改正,如果時間久了,想改都改不掉。
現階段我們要盡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,比如:上課可以認真聽講,積極思考老師問的問題,多多配合老師,讓自己的大腦活躍起來,跟著老師的思維走。增加課外閱讀量,要有意識的讓自己的字寫得工整,要用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。珍惜時間,多把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,主動與同學交往,同學有需要時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盡量去幫助他,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班風,堅持鍛煉身體,盡量早睡早起,樂觀開朗,遇事不要沮喪,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陽光的心態。
同學們,養成良好的習慣,有利于我們一生的發展,是成功的一半,從現在開始,改掉自己的壞習慣,努力養成好習慣,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人,一起迎接屬于自己嶄新的未來吧!
謝謝大家!